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僅外型迥異,連觀念和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,東方人覺得結婚是人生大喜之事,所以皆以大紅為主色,以求取吉祥喜慶之兆,而白色在東方人而言多是不祥之色,所以較常用於喪葬事宜。為何西方人卻獨愛白色呢?那白紗禮服又是何時成為時尚風潮的呢?
在19世紀之前的歐洲社會,女性結婚時只是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,甚麼顏色都不拘。直到在1840年,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穿著象徵純潔的白色緞面禮服,頭戴白色蕾絲紗網舉行婚禮,立刻引起當時極大的轟動,準新人們紛紛起而效仿,另外,因為維多利亞女王的禮服尾紗長約18呎(約549公分),因此也是第一個在婚禮上有女侍者從旁拉裙擺的首例,此方式也流傳至今。
十八世紀的婚紗禮服 (網路圖片)
维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王子 (網路圖片)
維多利亞時期,除了用象徵聖潔與童真的白色之外,也喜歡用束腹、裙撐架與臀墊等,以符合當時社會時尚所建立的標準;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女性主義漸漸抬頭,不再流行這種強調前凸後翹的風格,開始追求俐落簡單的概念,二O年代開始出現膝部以上的短擺婚紗。
短擺婚紗 (網路照片)
到了1930年代,又回歸了強調女性貼身曲線與腰線的風格,因為經濟蕭條的緣故,結婚禮服的裙襬多做成可以拆卸的設計,讓一件禮服可以二種穿法,是非常符合當時經濟型態的概念。1940年代,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,女性欲凸顯陽剛堅毅像軍人一樣的形象,便開始出現寬闊肩部的設計風格,但也因為此時物資缺乏、時尚停擺,新娘的禮服多是借來或是穿上當時最好的洋裝而已。
婚紗另一個重大變革是在1970年代,英國皇室Anne公主的禮服強調華麗的袖型設計,外部喇叭袖口,裡面呈束口蓬蓬袖,一改先前的窄管袖型,從此袖子多是以Anne公主的婚紗袖口來做變化。
安妮公主和馬克•菲利普斯 (網路照片)
而1981年英國世紀婚禮中,黛安娜王妃的婚紗又再次引起關注與潮流,長至手肘的巨大公主袖、腰部以摺飾呈現出波浪般的蓬裙和長達760公分長的尾紗,華麗氣派,至今仍是盛行的婚紗禮服風格。
黛安娜王妃 (網路照片)
1990年代開始,無肩帶馬甲式緊身上衣款的婚紗成為新的婚紗流行款式,而裙款的設計也更豐富及多變。不論是利用裙撐架撐起的寬幅裙襬,或是腰線低至臀部的喇叭式裙襬,90年代開始融會傳統與創新,使得婚紗更能呈現出多樣且多變的風格。
馬甲式婚紗 (網路圖片)
英國皇室的婚禮總是能引領婚紗的新潮流,繼黛安娜王妃之後,時隔30年的世紀婚禮中,凱特王妃以象牙白緞面為主軸,搭配長袖蕾絲與V領設計,尾紗也一改過去皇室偏愛的華麗風格,僅長270公分,優雅又時尚的風格展現凱特王妃獨特俐落的個性。
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 (網路照片)
婚紗就跟流行時裝一樣,隨著不同的時代與潮流,有著不同的風格與面貌,新人在挑選婚紗時,除了考慮流行感之外,該如何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閃亮星星,也要多從本身的個性著手,如此才能打造出既時尚又有個人特色的婚紗,成為最佳女主角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