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世紀最受矚目的男女儐相,相琵琶與哈利王子 (網路相片)
但,你知道原來男、女儐相在中古世紀的習俗中,一開始的用意竟然是用來混淆視聽,當新人的「替身」呢。
原來,在中古世紀的歐洲,他們相信善於忌妒人們幸福的邪靈,會在婚禮當天破壞或傷害新人,所以主人會請他們穿上跟新人相似的禮服,讓邪靈無法分辨。而在當時,因為白色代表處女與純潔,所以如果是已結過婚的女性,就不能穿著白色的禮服,同時也不能陪伴新娘進入禮堂,演變至今,未婚女性就成為伴娘的首選條件了。
而在中國古代有分「媵」和「喜娘」二種不太一樣的陪嫁角色。「媵」是新娘子的貼身丫鬟,陪著新娘嫁到夫家去,在周代媵是比妾地位還高的側室,而漸漸的媵演變成陪嫁者或是送嫁者,到夫家之後仍繼續服侍主人的角色。「喜娘」則是女方所聘請的好命婆,(男方請的則稱媒婆),因為期許新娘子可以像喜娘一樣婚姻幸福美滿,所以喜娘都必須是已婚身分,而且還要公婆、配偶均健在,兒女成群才可以,代表著女方協助婚禮中的大小事務。相較之下御(伴郎)的演變較不大,古時多是由新郎的侍從、弟弟或是較年幼的同(晚)輩擔任,與現今的條件差不多。
左:御(伴郎),右:媵(伴娘) (網路圖片)
象徵婚姻幸福美滿的喜娘 (網路照片)
(網路照片)
0 意見:
張貼留言